杨营村走出来的第一位大学生
自杨可、杨奇、杨云三兄弟居住杨营以来,有据可查的大学生只是在“杨氏鼻祖之茔”的石碑上镌刻着清朝嘉庆年间1800年前后杨文光的四个儿子杨起振、杨起仁、杨起荣、杨起贵为太学生,以后的二百多年中没听说过谁读完了大学。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却出了第一位大学毕业生。他就是杨长满,长满出生于1965年12月,家里兄弟四人,他排行老三,还有一个妹妹,父亲杨年福解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基层干部,可他早早的患上支气管炎不能工作、不能劳动,长满9岁时父亲撒手人寰,早早离开人世,家里的农活全由母亲一人承担。是母亲一手拉扯幼小的兄妹五人,过着吃了上顿没了下顿的苦日子,两个哥哥和弟妹们只读了实践小学毕业早早回家帮助妈妈干活。长满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,招人喜欢,他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,刻苦学习的好习惯,初中小学是在家门口读书,成绩一直十分优秀,初中毕业他以高分考上了淅川高中,读高中要远离家门到县城就读,要食宿在校。这对于一个贫困家庭确非一件容易之事,可长满的聪明好学精神感召着邻里亲友,感召着师长同学,眼看着这孩子有前途、有出息,决不能让他学业荒废,多方资助大力支持他读高中。他在高中学习的年月里省吃俭用,别人一星期花十元钱,他只花5元,饭捡便宜的吃、衣捡差的穿。加上他学习刻苦,成绩优秀,能争到一些助学金得以补偿,顺利的读完了高中,1984年他以优异成绩被河南大学录取,至于他为什么选择河南大学化学系,自然是家庭条件所致。当时的河南大学是师范性质的学校,学校给予生活费补贴,就这样他成了杨营建国后三十多年里的第一位大学生。在河大上学四年里,他更是刻苦学习知识,利用业余时间搞勤工俭学来补充生活上的费用,在大学学习的四年里他没有添置一件新衣服,也从不逛超市买东西,他一心一意钻研知识,1988年他大学毕业了,他放弃到大城市就业的好机会,依然决然的回到他的母校——淅川高中当一名化学教师。因为他知道家乡人民还十分贫困,家乡人民十分需要文化,他立志要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。
从事教学工作的二十多年里,他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的钻研教材,吃透课本,吃透学生、循循善诱,因材施教,他的教学效果十分突出,他担任毕业班化学课在高考成绩每每名列全市前列,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。他曾多次在南阳市化学教学研究会上做师范教学,并发表获奖教学论文30余篇,曾获得“河南省优秀教师”、“河南省骨干教师”、“南阳市化学学科带头人”、“淅川县名师”、“淅川县科技拔尖人才”等荣誉称号,并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。他担任多年毕业班班主任教研组长、教科处主任、教务处主任,2010年被县委任命为淅川第一高中副校长,主抓业务教学工作。经过多年历练,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合格的高级教师,也是一个很有威信的中学校长。他在淅川教育界享有很高声誉。二十多年来,他桃李满天下,经他亲手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,走到哪里都有他的学生,远在他乡功成名就的学生回到母校,也总忘不了去拜见这位恩师。
长满不仅是一位好老师、好校长,而且是一位懂孝道讲礼义的人,家里几个兄弟没工作,经济生活方面比较困难,他将母亲接到他家侍养,一养就是廿十年,不让其他兄弟负担操心,并且还不时接济他们。他对乡亲邻里、师长同学也都热情大方,凡是乡邻有人找他办事,他都热心办理,决不推辞,这些年许多家长为孩子的事找他帮忙,他都热情办理,记得一九九四年杨政(他的一个远方侄子)高中毕业推荐保送到河南大学就读,长满一路护送杨政到河大帮忙办理一切手续。一些在外地工作乡邻同学、学生总爱把子女送回淅川交给长满让他管教,他都能一一应承下来。
如今长满已是中年,事业有成,家庭幸福,爱人马瑞丽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位贤妻良母,他除了完成自己教学工作,在家里相夫教子,善待邻里,女儿杨慧大学毕业,也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。长满的人格魅力、家庭魅力令人羡慕,是我杨姓的骄傲。